
十五運會賽事期間,珠江水域的安全保障不能松懈。據警方消息,廣州公安自主研發的水際戰術背心近日已正式投入實戰應用。該裝備集戰術功能與救生保障于一體,既破解了傳統裝備的使用痛點,更以科技賦能為賽事水域安全保駕護航。
從具體設計來看,新裝備的技術突破體現在兩大方面:全可拆可調節戰術背心框架結構可靈活適配不同防護等級、不同厚度的插板,解決了傳統背心兼容性差的問題;所有材料均選用不吸水或疏水材質,搭配框架式快速排水設計,落水后不會因吸水儲水變重,既減輕了落水民警的身體負擔,又能在民警抵達陸地后快速排水。
另一方面,浮領式救生設備采用經實踐驗證存活率最高的“頸部浮力式”設計,能穩定將落水民警的口鼻承托出水面,從根本上杜絕翻覆風險。更關鍵的是,團隊通過針對性優化,確保浮力集中作用于頸部,有效避免因穿戴不當導致的浮力分布錯位問題。
水上執法實戰經驗表明,民警落水后的“黃金救援時間”僅為1—2分鐘,救援人員往往難以第一時間抵達現場。此時民警身上的浮力裝置便成為最可靠、最及時的救生保障。這款水際戰術背心,正是基于這一實戰痛點,將“自我救生能力”作為核心設計目標,大幅提升了民警在水上作業中的安全系數。
針對十五運會期間多樣化的安保場景,該系統還具備極強的靈活適配性:在水上巡邏、水域管控等水上執法場景中,民警可快速安裝浮領救生組件,瞬間切換為“救生模式”;在陸地執勤任務中,只需拆卸救生組件,背心即可作為常規戰術背心使用,無須額外更換裝備,減少了任務切換時的準備時間。
如今,廣州水警已身著這款新型水際戰術背心,在珠江水面開展常態化巡邏。藏藍的身影與波光粼粼的江面交相輝映,成為十五運會賽事期間一道獨特的“警”色。